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动态
公共事务学院“问渠那得清如许”实践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17年02月17日 17:33    来源:    浏览:

        2017年2月6日,厦门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问渠那得清如许”的8名师生来到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开始了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古称“桃源”。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双伟,姚副局长,林站长等热情接待了实践队一行,并为实践队的调研行程作了精心安排,同时为调研和实践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2月7日上午,实践队一行对姚副局长、林站长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姚副局长、林站长向实践队介绍到,2014年12月,永春县被确定为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成为全省三个全国试点县之一。永春县现已推行三种管护模式,分别是: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专业化集中管理模式和建管一体化。除此之外,作为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县水利局还根据相关指南完成本地小型水利工程测绘,登记造册、明确权属、核发证书、整理归档等进行确权颁证工作。通过上述措施,使国家机关水利建设和投入发挥最大效益、激发各级组织维修维护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工程的良性运营效率。访谈结束,水利局相关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接下来的行程。

       在之后的三天行程中,实践队一行走访了6个村镇,采访美莲村、蓬莱村、高垅村、枣岭村等村的村委及农民用水户协会,吾峰镇乡镇水利维护中心,常绿葡萄园和康绿隆两个蔬果基地。

        其中美莲村、蓬莱村、高垅村、枣岭村四个村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专门负责村中相关水利设施的管理。几天的访谈中,用水户协会的相关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其协会运转管理状况。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用水户协会成立之后,使得相关管护专款专用、专人专管,摆脱以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人管护的现象。此外,仍有部分村庄如社山村并未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直接由村两委雇请专人进行管理,其村委认为现有管理状况良好因此无意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我们也实地观察了各村的水利设施,收获颇丰。

        而吾峰镇水利维护中心则是水利专业化集中管理模式的典型。该中心实质为社会化企业,自负盈亏。它负责吾峰镇8个村一年两季的日常维护工作。会长带领我们参观了维护中心,并向我们介绍了中心的运行状况,中心成立后,村民若发现灌溉水存在问题,可以逐级上报由维护中心负责处理,维护中心雇管护人员进行日常巡护。由于维护中心的成立,各村现有的用水户协会仅分管农村饮水工程,不再管理灌溉用水。

        康绿隆蔬菜基地与常绿葡萄园采用的则是建管一体化的策略。“项目法人”开展项目建设,项目由“项目法人”自下而上申报,通过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模式,并对项目给予公开公示。项目建成并经试运行后,按照项目法人申请验收等,再根据验收结果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业主,不足部分由项目业主自行解决。田野调查中,我们进入大棚近距离观察其节水灌溉设施,学习了先进灌溉技术,了解了“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实证经验。

        通过四天的社会实践, 我们不仅通过访谈了解了大量永春县水利管理及设施现状,也通过实地观察和接触对农村小型水利有了多方位的感知。在这里我们意识到改革创新的魄力和扎实推进的实干。在水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专管水利及节水灌溉依然具有重大意义,是政府调控公共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克服集体困境的重要推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