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动态
社会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
时间:2017年04月24日 18:49    来源:    浏览:

由我校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社会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于4月22日在成智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社会学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以及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涛教授和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振明教授介绍了有关情况。论坛开幕式由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胡荣教授主持。

本次大会讨论分为五个单元,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单元中,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谈了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五难”和“二易”。他指出,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机遇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因,但是现今社会学的发展普遍存在体量小、顶尖人才产出数量小、经费拨付困难、边缘化、缺乏职业化的困境。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则分别就文化社会学、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学科话语与人才培养发表观点。在“社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单元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与巴黎高师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情况和体会,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尹海洁教授、武汉大学罗教讲教授、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和河海大学王毅杰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谈到了研究生培养培养的问题和对策。在“学科评估对社会学科建设”单元,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浙江大学毛丹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江立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分别就学科分类、评估对学建设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于目前的学科分类不是很合理,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进行评估会导致许多问题。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学科建设”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学赵万里教授、山东大学社会学院林聚任教授和厦门大学徐延辉教授先后发言。厦门大学胡荣教授再次重申了理论建构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意义重大,并指出只有从中国自身特点出发,发展中国学派和理论,才能扭转中国社会学在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边缘”处境。在“国(境)外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经验”这一单元中,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的做法和对我们的启示,接着厦门大学李安琪博士、周志家教授和刘子曦博士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德国和香港的社会学研究生培养做法以及对于我们的借鉴意义。我校党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高和荣教授也应邀出席并全程参与论坛讨论。

厦门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早在1924年创校伊始,就成立了历史社会学系,是国内最早开设社会学专业的大学之一,诞生过徐声金、林惠祥等一批著名人类学家。厦大社会学虽然重建的时间不长,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农村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社会政策、环境社会学、移民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特色研究领域和方向。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加深了国内社会学学科同行专家的学术对话和交流,同时在兄弟院校和学界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厦门大学社会学学科一定会迎来新的变化和跨越发展。

 (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