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动态
成智大讲堂第53期——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时间:2017年05月22日 10:51    来源:    浏览:

       5月17日,公共事务学院第53期成智大讲堂在成智楼301顺利开讲。本期讲座由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易林教授主讲,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刘舒畅主持。在讲座中易林老师主要针对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转向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欧洲与美国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差异,并以音乐社会学为例对田野方法进行了讲解。

       易林老师首先指出文化并不是阶级关系的文化,而是一种具有反思性的行动者充满活力的过程。针对这个问题,欧洲批判理论家以及文化研究学派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社会结构的力量过于强大,而个体只是麻木的接受者;后者则强调了行动者的力量,认为个体是具有反抗能力的。而社会学“重新发现”文化则以社会学家齐美尔和韦伯为开端对文化了进行了具有社会学学科特征的研究。紧接着易老师又对欧美语境中的文化研究路径进行了区分,使同学们对社会学的文化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对文化社会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后,易老师又以音乐社会学为例详细讲解了相关的方法论。他从社会学中的田野传统、亚文化与风格、音乐消费与自我以及音乐社会学的田野机会入手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进一步深化了文化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内容完备的展示文稿以及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逐渐将原本晦涩的理论融会贯通,并基于自身学科背景,对文化社会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不少同学都对本次讲座的内容倍感兴趣,并与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定义美国的工人群体、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社群研究以及是否可以将人情关系的研究囊括进文化社会学的领域等,易林老师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以帮助同学们深化理解。

        至此,公共事务学院第53期成智大讲堂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活动中,易林老师条理清晰却又不乏幽默风趣的独到讲解使得同学们受益匪浅。同学们也都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收获良多。相信本次活动的举办增强了同学们对文化社会学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开拓了大家的学科视野。

 

                                                                     

 图/候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