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周三下午14:30,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沙龙在成智楼108如期开讲。本次沙龙邀请到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教授陈琮渊,为大家分享田野调查相关事项与访谈经验,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科研训练。
陈琮渊老师首先剖析了知识建构的主要过程及学术创新的含义,指出从现象到模式再到理论的转化、从资料资讯到知识的演变体现出了知识的建构途径与方式,建构过程中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最终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学术创新首先要求研究者自己要有兴趣,这样才能有深入研究的动力;创新的要点在于创造价值,一项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关键在于对现有研究或者现实情况有着补充和指导意义。陈琮渊老师同时也指出学术的创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完全新的东西往往比较困难,从这个角度讲既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与排列也是一种创新。
接着陈琮渊老师对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分类做了启发性的介绍,指出研究方法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与途径。定性与定量、归纳与演绎、宏观与微观,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在我们开展实际研究的过程中要学会不同方法的取舍与综合运用。同时陈琮渊老师强调,研究方法是一种工具与途径,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方法的运用需要密切配合理论基础不能本末倒置,这是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在谈到定性研究方法上,陈琮渊老师表达了田野调查的意义所在。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书本,还来源于脚下;归根于地所有理论、知识、真理等都是从田野中获取和归纳总结的。在实际开展研究中是要坚持经验现行还是理论现行是一个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了论证田野调查方法的具体运用,陈琮渊老师以自己开展的《马来西亚台湾太太的研究》项目为例,分享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遇到的困难等现实性问题。通过分享陈琮渊老师进一步表明田野调查在研究某些社会性领域上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发现其他方法不能发现的问题,在研究中发挥中重要角色。
讲座最后,陈琮渊老师就在科研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数量的确定、方法的运用等具体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交流。相信本次沙龙活动让同学们对各种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