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我院学工组召开工作例会,会议主要议题是交流学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情况,会上辅导员们介绍了各自“包干”的大创队伍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2015年我院共有38支本科生队伍,共计156人参加了大创项目。尽管组建时间短,研究方法掌握还很生疏,但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自去年11月组队到现在,有部分2014级本科生队伍已经完成了项目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去抓。为发挥大创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院学生工作组与专业教师队伍紧密配合,着力探索通过“双导师协同指导、硕博生辅导交流”的模式,推动大创项目顺利开展。
双导师带队,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指导
教师在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科生由于知识基础、研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中容易动力缺乏、信心不足,甚至部分学生中途退缩、懈怠,导致项目“流产”,因此在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指导。针对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特点,我院在大创项目中实施“双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担任队伍的指导教师:专业教师负责队伍的专业学术指导,保证项目沿着科学的方向前进;辅导员担任队伍的“指导员”,负责队伍成员的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定期召集队伍进行交流,跟进、督促项目进展,协调与解决队伍出现的问题。两个导师协同合作,各自发挥所长,既分担了专业教师的指导工作,又能推动大创项目的扎实开展。
硕博生辅导,本硕博一体学术交流
本科生具有思维活跃,观点新颖的特点,而研究生则在学术能力与实践经验上有更加深厚的基础。为了集合双方的优势,学院除了为大创队伍配备双导师,每支本科生队伍还与研究生结对,在项目运作中进行学术帮扶,通过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本科生的“传帮带”,实现学术资源在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高效利用,既畅通了不同学生类型的学术交流渠道,形成学术经验的累积和传递效应,又集聚双方优势特长,增强项目研究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为保证大创项目的顺利进行,我院学工组还制定了《公共事务学院大创项目管理办法》,对包括项目申报、阶段考核、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相关环节做了详细规定,希望能够利用大创项目,激发本科生科研兴趣,引导本科生及早体验科研活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公共事务学院团委
201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