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动态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研究》开题报告会圆满举行
时间:2019年01月15日 10:13    来源:    浏览:

 

       2019年1月12日下午,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颂恩楼1609会议室举行。校内外专家组成员们与项目首席专家高和荣教授及各子课题负责人、主要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武元主持第一阶段的报告会。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韦俊平代表厦门大学向出席此次开题报告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认为,此次高和荣教授牵头申请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功立项,既是高教授对社会保障现实和前沿问题深刻把握的结果,也是我校社会保障学科的新突破。他希望各位专家为本次项目开题诊断把脉、出谋划策,帮助课题研究取得优秀成果,要求课题组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圆满完成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任务,为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贡献力量。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朱仁显教授对各位专家远道而来对课题进行诊断和为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表示衷心感谢,认为本课题研究任重道远,现在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预祝高教授团队未来在提交处高质量成果的同时,还能借助这一课题进一步凝聚国内力量,把社会保障做的更好更精彩,使社会保障的学科建设能更上一层楼。

 

 

      教育部评价中心李建平主任认为本课题的应用性非常强,注重民生和保障,提出课题在研究中应突出以下两方面,一是在研究上应注意抓住现实的问题,二是研究过程中要尽量多和快地把成果推出来,及时向有关部门推送和最大化发挥作用。除此之外,他认为重大项目是一个软平台,其中的育人功能和队伍建设功能很重要。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不仅要取得丰硕的成果,也要培育和更好地建设原有的社会保障研究队伍。李建平主任祝愿课题组取得成果。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童星教授主持了第二、三、四阶段的报告会

 

       首席专家高和荣教授从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理论基础、实践依据、测量、制度框架和政策保证这五个方面着手,依次从底线公平、实践调查、支出水平、制度完善和机制保证五方面论证了“如何在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研究”。从而提出新时代中国的民生建设理论,明确新时代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内容及理论体系,切实增强中国民生事业发展的理论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民生之基。

 

 

       评审专家组成员对该项目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上海财经大学杨翠迎教授建议增加对民生水平的界定和划分,理清楚现阶段制度建设方面的新矛盾和新情况;武汉大学向运华教授认为要明确民生范围内的重点和优先次序,还要注意时效性;江西财经大学李春根教授建议底线、非底线、跨底线这个创新的分类要进一步厘清;厦门大学陈工教授认为民生测量的标准和维度还不平衡、不充分,并且如何在研究方法上协调理论研究和经济测量并重比较困难;南京大学童星教授认为新时代民生水平概念的辨析是一个难点,新时代探讨民生需要纳入现实安全问题,并且研究成果要体现中国话语和产生国际影响。

 

 

 

 

      接着,各位子课题负责人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互动。青连斌教授、林义教授、常兴华研究员以及刘晔教授分别作出回应。最后,首席专家高和荣教授代表项目组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中肯意见,并表示将会认真吸取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思路与内容,协调组织成员分工,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预期目标。

 

 

                         (薛煜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