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晚7:00,由厦门大学教务处、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承办的“厦门大学第四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大赛决赛”于化学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大赛由公共事务学院张庆才副教授、王伟光副教授、聂爱霞副教授以及陈芳副教授担任专业评委,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实训部部长童刚清、校团委社会实践部与科创部部长姚东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钟南、团委书记徐莹、团委副书记蒋慧琼以及谭超、苏毅辉和李思颖三位辅导员老师出席了此次大赛。本次大赛以“分享实践故事,见证青春成长”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十支优秀实践团队精彩绝伦、意义非凡的实践经历和调查成果,激励了当代青年学子在调查中积累知识,于实践中体味人生。近百余名学生到场观看并积极参与互动,气氛热烈,比赛过程严肃又不失活泼。
大赛决赛由实践队伍展示及答辩、评委老师提问点评、观众互动提问三个环节组成。在实践队伍展示及答辩环节,来自各个学院的10支优秀实践队伍代表从自身丰富的调研经历出发,围绕“发现问题——深入实践——解决问题”展开成果汇报,在短短四分钟内讲述了他们的实践故事,引来在场所有师生的肯定和赞叹。其中,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砥砺奋晋”实践队在总结上海、浙江、北京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晋江三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提出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地方政府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赢得在座评委的一致好评;来自人文学院的情系黔中实践队将自己的脚步踏入祖国最偏远贫困的地区之一——贵州中部地区的岩腊苗族布依族乡,充分考察当地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状况,与当地村民、干部进行深入访谈和交流,探寻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当地脱贫致富的针对性建议。张庆才教授在点评时指出,只有深入到祖国的偏远地区才能够真正看到什么是中国,对他们心系家乡、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给予高度肯定。除此之外,其他实践队伍还从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大众科普、侨房纠纷等与人民生活和祖国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各具特色的调研经历和解决方案,在座评委老师根据他们的汇报一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参赛团队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在10支实践队伍完成各自汇报展示与答辩之后,在场观众踊跃互动,针对特定队伍的调研过程、研究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现状展开提问,队员一一进行答疑解惑。之后,由评委老师总结点评,首先对各实践小组的辛勤付出予以肯定,感谢他们深入基层地区调研的实践精神,与此同时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对实践报告的实践性和规范性进行综合考量,在之后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更加注重格式规范性和结构逻辑性;二是要突出调研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实践,增强报告说服力。
最后,大赛进入最终颁奖环节,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砥砺奋晋实践队和脱贫评估实践队获得一等奖;来自法学院的“补天之石”实践队、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莞”得住实践队和来自人文学院的情系黔中实践队获得二等奖,其余五支参赛队伍获得三等奖。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此次调研报告大赛充分展现了“实践”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独有的创新思维和智慧,为同学们在调研中感实事变化,以实践解读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相信此次调研报告大赛的成功举办能够开拓我校学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眼界与视野,鼓励同学们立足身边与实际,开展可为有为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李佩姿
摄影:罗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