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动态
2019年“南强学术讲座”第1002期——清华大学薛澜教授: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敏捷治理
时间:2019年11月15日 15:28    来源:    浏览:

20191113日晚7点,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座无虚席,清华大学薛澜教授应邀访问厦门大学并为师生作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敏捷治理的南强学术讲座。薛澜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曾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荣获201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创院院长、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陈振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陈振明教授代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欢迎薛澜教授的到来,并向师生隆重介绍了薛澜教授的学术履历和与厦门大学的不解之缘,随后为薛澜教授授予“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讲座伊始,薛澜教授系统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推介了两本有影响力的相关著作——《第三次浪潮》、《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继而引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内涵及特点:(1)技术进步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生物空间有机联系起来,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纳米技术等;(2)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迅猛,具有深度和大范围的影响,是前三次工业革命所不及的。其次,薛澜教授借用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就业、人类伦理道德问题、个人隐私及数据保护问题,继而对中国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发问:面对挑战中国准备好了吗?中国创新能够承担重任?启发在座师生的共鸣与思考。紧接着薛澜教授从中国科技创新改革历程、中国创新系统建设成效、中国创新辉煌成就背后动因、中国创新系统不足及差距原因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其中不乏区别“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概念内涵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论述。围绕上述问题,薛澜教授指出中国需要锤炼出谦逊自信的心态、务实平常的心态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以科学研究补短板,技术创新搭桥梁,制度建设谋远略,努力实现社会预见、同步设计、敏捷治理和全球参与的统一,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迎接和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国家治理模式变革。

与讲座主题呼应,薛澜教授浓墨重彩地阐述了敏捷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他认为,敏捷治理的核心是改变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公共政策的产生、分析、决策及执行,是所有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一种适应性的、以人为本的包容及可持续的政策制定模式。敏捷治理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者对时间概念的敏感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影响政策过程,从而适应因新兴技术发展而日新月异的社会。薛澜教授进一步生动阐述了敏捷治理在实践中所考虑的主要问题:放弃传统治理对“效率”的片面追求、注重多主体的协同治理、充分运用大数据能力、下手轻,以助推式政策四两拨千斤、建设创新型与学习型政府等。为了让大家对敏捷治理有更全面、深入和直观的理解,薛澜教授以人工智能治理准则为案例娓娓道来,同时强调需要关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伦理问题。薛澜教授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尚未明晰,需要交给下一代人来做评判,但其对于国家治理具有极高的价值,而正确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有赖于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鼓舞在座师生思考和开展研究。

这是一场学术盛宴。在座师生在问答环节就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行为、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敏捷治理与规制治理、敏捷治理的合法性来源等方面与薛澜教授互动交流,薛澜教授耐心详细做出了解答,回答师生疑惑,现场气氛热烈。

陈振明教授为薛澜教授的精彩演讲作总结发言,他认为薛澜教授精彩、生动且紧跟学术前沿的讲座给我们以深刻启发,尤其是薛澜教授所提到的敏捷治理概念,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公共政策方面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理念,更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将有助于引领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治理学科建设与发展。



    文:吴筱薇、黄锦坚

摄影/排版:王馨梓

审稿:吕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