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晚七点,公共事务学院于成智楼324举办了第46期成智大讲堂,此次讲座邀请了社会学系的刘子曦老师,刘老师以《法学教育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为题,为同学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讲座,现场氛围浓厚。
刘子曦老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年轻有为的她已在众多知名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刘老师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之路上的一些经验,主要包括做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研究经验,以及学业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建议等,以此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刘老师的心路历程是同法学密切相关的,刘老师从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出发对法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她认为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与规则,而存疑则是最好的状态来应对学习以及生活。刘老师提到,对法律的想象,对知识分子的关注与兴趣,对问题的困惑以及存疑,这些都有助于培育社会科学问题的意识与偏好,从而能绘制自己的思维图。正如刘老师所说,个人其实是其自身阅读过的所有材料的综合,而我们应当在任何环境下,即使是在对问题的争论甚至是冲突中也能够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辨析。
接着,刘子曦老师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为同学们解释了“扩散”、“制度化”与“合法性”三个概念的关联,并着重分析了合法性建构的过程,以及合法性建构的三个层次(即组织群体、国内制度环境、国际制度环境),并分别运用了组织生态学理论、新制度主义和世界社会理论等理论对其进行阐释、解读。最后通过国际模式扩散的新旧框架比较研究,以及对历史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了影响法学教育发展速度的因素,具体分析、阐述了国内制度环境、世界社会的影响以及种群密度与中国高校法学院成立率之间的关系。
最后刘老师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建议,例如应当善用网络资源去学习和模范;在课下阅读范例以及一些辅助性材料,不断地扩充自我;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善于将大工程变成小环节。
此次讲座流畅而引人入胜,令同学们收益匪浅,此次成智大讲堂在掌声中完美落幕。
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