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暨厦门大学校长基金·创新团队主办的“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中青年论坛在成智楼301会议室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十所高校的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以“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为主题,论坛设置了政策与制度变迁、政策执行、政策认知与行为、政策环境四场专题讨论。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黄新华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论坛的主旨演讲主题为“政策与制度变迁”。在论坛的主旨发言中,清华大学的朱旭峰教授以事件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当代中国政策的扩散机制;厦门大学的陈炳辉教授从建构民主基础上的权力集中体制为主题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予以探讨;中山大学的何俊志教授以全国人大代表连任率的影响因素为主题对中国人大制度的运行与变迁予以分析;厦门大学的吕志奎教授以中国行政机构机构改革为议题探讨了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历史与逻辑。主旨演讲后,参会学者和在场同学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此次主旨演讲环节由厦门大学李艳霞教授主持。
Panel 1:政策执行
在政策执行的专题讨论中,来自吉林大学的丁建彪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陈亮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的张翔副教授、厦门大学的庄玉乙助理教授将研究聚焦在政策调试机制、城市群区域治理、政策执行中的组织化行为、环境督察中的组织调试等议题。
本场专题讨论由中山大学何俊志教授主持,报告结束后,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与厦门大学林雪霏副教授对报告人的文章进行点评,参会学者与在场同学参与讨论。
Panel 2:政策认知与行为
在政策认知与行为的专题讨论中,来自厦门大学的李德国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范永茂副教授、厦门大学的林亚清副教授、厦门大学的李艳霞教授分别将研究聚焦为公共管理学范式、代表制官僚理论与中国民族政策、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认知等议题。本场专题讨论由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主持,报告结束后,中山大学的何俊志教授与复旦大学的李辉副教授对报告人的文章进行点评,参会学者与在场同学参与讨论。
Panel 3:政策环境
在政策环境的专题讨论中,来自复旦大学的李辉副教授、东南大学的曾瑜助理教授、华侨大学的王惠娜副教授分别将研究聚焦为市场化与腐败类型;干部任职与治理绩效、环保督察与环境监管等议题。此次专题讨论会由厦门大学吕志奎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的范永茂副教授和厦门大学的周茜助理教授担任评论人,参会学者与在场同学参与讨论。
在主旨演讲以及三个专题讨论会现场,现场学者与参与同学积极互动,就各个主题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设计、结构逻辑、方法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每篇文章进一步完善的方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闭幕总结
会议最后,厦门大学校长基金·创新团队负责人公共事务学院李艳霞教授做总结发言,李艳霞教授表示厦门大学公共政策创新团队旨在深入研究中国公共政策的实践进展与理论体系的构建,举办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建立灵活、多元、开放的学术交流机制,以深度交流合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升,助力中青年学者的成长。此次论坛的学术交流充分、深入,评论直接、真诚,实现了以交流促提升的论坛宗旨。最后,李艳霞教授对参会学者、创新团队成员以及会务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至此,此次“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中青年学者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