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嘉庚精神 再攀南强新峰
首页  >学术科研  >研究动态
10

2022-06

徐国冲:寻找知识与行动的平衡:基于行动者网络的智库内涵式发展
作者简介:徐国冲,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文章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2021年第3期【摘要】智库在经历"外延式扩张"后,缺乏对内涵式发展的探究。本文以发展模式为切入点,以"知识—行动"为基准,将智库划分为四种:"双向发展型""知识导向型""行动导向型""单一型"。进而,本文从问题导向与强制通行点、异质行动者、转译阶段等环节展开阐述,以构建不同类型的智库行动者网络。比较各种类型的智库发展模式的异同,探究基于行动者网络...
查看更多>
10

2022-06

高和荣:论基本型民生
作者简介:高和荣,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社科处处长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年第2期【摘要】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在筑牢托底型民生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能够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基本型民生制度。基本型民生不是面向经济地位比较弱势、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予以托底保障的那部分群体,而是要解决除此之外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因而是覆盖对象最广泛、覆盖...
查看更多>
10

2022-06

朱仁显、李佩姿: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如何实现横向协同?——基于13个流域生态补偿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朱仁显,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院长文章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2021年第1期【摘要】【问题】流动的水资源与相对固定的区域分割形成一个治理难题,跨区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犬牙交错的权责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跨域政府间联防联治、构建全流域共同治理机制?本文试图探究如下问题: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的作用路径是什么?【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
查看更多>
10

2022-06

庄玉乙、胡蓉:“一刀切”抑或“集中整治”?——环保督察下的地方政策执行选择
作者简介:庄玉乙,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文章来源:《公共管理评论》 2020年第4期【摘要】为应对近年来的环保督察,各地普遍采取了运动式治理模式。其中许多地方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了常见的集中动员整治,也有一些地方采用了极端而粗暴的一刀切关停方式。为什么在中央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地方的一刀切行为仍屡禁不止?地方政府如何在一刀切关停还是集中整治间进行选择?本文以某县的环保政策执行为案例,提出"地方政府资源—任务...
查看更多>
10

2022-06

李艳霞:论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的社会角色认知与变迁
作者简介:李艳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文章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摘要】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脱胎于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经历了多次转型,知识分子自身对其角色的认知也发生了数次变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必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变迁、国家建构、知识生产为主线的分析框架下考察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社会...
查看更多>
10

2022-06

林雪霏、孙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赋权实践逻辑——基于晋江市华洲村与围头村的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林雪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文章来源:《中国农村观察》 2021年第1期【摘要】在中央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以股份合作制为形式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重要的制度组成。该制度基于产权理论设计出从农民个体、经济组织到社区共同体的多层次赋权链条,包括赋予农民个体集体股权权能,激活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权能,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参与和结构完善培育社区共同体的治理能力。沿海城市晋江作为国家试点,...
查看更多>
10

2022-06

徐国冲:从一元监管到社会共治:我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发展趋向
作者简介:徐国冲,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文章来源:《学术研究》 2021年第1期【摘要】以2003—2017年中央层级联合发布的55份食品安全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有助于梳理我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发展概况与演变历程。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中政府机构合作、政府—非政府机构合作以及非政府机构间合作等合作形式均有所涉及,但政府机构间合作最受青睐,表明政府一元监管仍然占据主导。从演变历程看,政府机...
查看更多>
10

2022-06

漆亮亮、王晔:新时代推进我国自然人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作者简介:漆亮亮,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文章来源:《税务研究》 2021年第1期【摘要】自然人税收通常指自然人缴纳的直接税,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指个人所得税和立法推进中的房地产税。相比企业税收,自然人税收具有一定的治理特性。基于税务机关视角,新时代推进我国自然人税收治理现代化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我国应遵循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原则,充分发挥优势和利用机遇,着力弥补劣势和应对挑战,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
查看更多>
10

2022-06

徐国冲:公共文化产品的政府评价与公众评价——基于16届华表奖获奖电影的分析(1994—2015)
作者简介:徐国冲,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文章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摘要】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共创过程,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府认可与公众满意的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引导市场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本文以华表奖获奖电影为案例,管窥文化产品政府评价与公众评价的差异与共性。研究发现,政府评价青睐于价值导向积极或侧重宏大叙事的影片,公众则更青睐于凸显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影片。而...
查看更多>
10

2022-06

高和荣、柳小琴:新阶层的社会保险参保及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高和荣,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社科处处长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年第12期【摘要】新阶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各地对这类群体的现行社会保险政策不尽相同,由此给这类人员的职业流动带来了新的问题。以新阶层的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为维度,将其置于不同阶层的对比中,寻找社会保险的特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研究发现,新阶层具有较高的参保...
查看更多>
10

2022-06

吕志奎:跨区域应急治理协作共同体的制度构建
作者简介:吕志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0年第6期【摘要】疫情无边界,考验跨区域应急治理协作体系和能力。一方面,面对传播迅速、危害巨大的陌生病毒,面对十几亿人口在传统节日跨地区大流动、大聚集的特殊时期,各地区需要快速建立协同有效的省际联防联控机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另一方面,疫情发生之初,需要快速整合统筹各方力量,开展跨区域应急救援和资源调配,启动对口支...
查看更多>
10

2022-06

徐国冲:历史·比较·发展:三重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方案
作者简介:徐国冲,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2020年第5期【摘要】在历史、比较、发展三重视角探析中国的现代化方案,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现代化方案历经了迂回式学习、建国前后的标杆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从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现代化方案不同于亚洲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方案,它注重形式上的现代化与内容上的本土化的...
查看更多>